国家强调企业如何发展?
1,国家要发展,产业必须升级,现在国家的战略是“产业+金融”的模式,因为产业是实体,而金融是可以流动的。
2,企业如何发展?——创新、转型与升级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加速成长,及国家对于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各行各业在实现产业化的同时,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企业唯有加大研发投入,走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运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再造,才能使自身实现从产品到产品的服务提供商的转变;
3,企业怎么挣钱——成本控制与利润来源 市场决定供给,而成本决定需求。企业只有通过加强管理,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同时,才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所以,成本的控制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4,企业如何生存——融资与上市 当前经济环境下,资金紧平衡成为常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将成为长期课题,那么对企业而言,该如何解决资金问题呢?上市无疑是一条重要途径,但是上市并非易事,需要做到各方面的平衡,以及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如何发展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在考虑的问题。而企业想更好的发展,最离不开的就是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国家强调企业如何发展: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比重、企业发展提活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坚持淘汰落后产能与释放先进产能相结合,坚持调存量与优增量相结合,更加注重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和提质增效,积极培育新增长点,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努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以钢铁、煤炭、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为重点,建立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长效机制。加强投资项目审核管理,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对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一律不予核准和审批。实行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对产能过剩行业中有市场潜力的企业,支持开展并购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和水价等政策实施力度,建立和完善严禁新增产能和产量的保障机制。抓好企业兼并重组,推动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加强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技术攻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主动压减产能,实施跨地区产能置换,支持重点产能过剩行业到境外寻找有效需求。严格遵守国家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如期完成压减产能任务。提升重大装备竞争力。积极争取国家重大工程、重点企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在我省配套布局,培育发展一批工程总承包服务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高铁设备、轨道交通、大型盾构、核电站成套设备、特高压输变电等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升级,推动工程机械和基础制造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变。支持企业研发面向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产品和装备,构建工业互联网基础技术体系,开发互联网工业关键共性支撑技术,培育高端工业软件产业,推动工业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工程机械、海工装备等重点行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展。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智能制造提升工程、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工程,加强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和基础共性技术研发,支持企业提高制造过程柔性化、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组织研发、推广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加强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支持优势企业运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装备进行技术改造。推广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实现产品研发、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等过程智能化。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开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加强重点领域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建设面向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强重点产业技术攻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培育产业、企业梯队,加快培育一批新的增长点。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在设计、软件、新材料、新能源、电子、机械等领域择优发展一批特色装备和产品,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高端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产业。加快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进程,建立完善新产品市场培育机制,支持新产品纳入政府首购创新产品目录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