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股本总额是指什么?
股本,是公司拥有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或股份资本。 股本是公司的资本总额,也是股东权益的最低限额,由法律限制,不可任意变动;而注册资本和股份资本可以是零(如发行了可转债的企业、增发新股未上市的企业等)。
股本和注册资金的差别在于,是否包括企业的一切财产权利和企业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资产积累。 股本总额等于各股东所持有的股票面值乘积之和。
例如:某股份有限公司有100万股,其中发起人认购50万股,公众投资者买入50万股,所有股票的面值为1元/股,则该公司的股本总额就是100万元。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公司进行融资时,由于存在各种成本费用,因此实际发生的资金成本一般高于股本金额。
股份公司股本,也叫“公司资本”,是指公司全体股东(大)会投入公司的资本,即全体股东的出资总额。股份公司的股本是按份计算的,每股票面标明的金额为每股的股本,若干股的股本总额构成公司的股本。它表示为公司注册资本额,是能够形成公司实际能力的股本,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而未募足的部分不计为公司的股本。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公司一旦申请上市,就必须进行增资扩股,即由发起人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发行,向社会募集新的股本。募集成功后的公司,其发起人所持股份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35%,否则,便不允许上市。上市公司的股本不得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公司上市后,可以通过增发股票进行再融资。增发股票后,公司股本必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