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如何扶持小微企业?
谢邀。“扶持”这个词似乎带着点政府的色彩,所以可能不太准确。我们试着换一个词,从客户的视角来看银行的信贷政策——由于央行宏观审慎和调控的需要,银行必须在政府设定的宏观审慎框架下进行业务创新和结构调整,从长期来看,银行的信贷政策不可能对中小企业完全放开;但从短期来看,不同的银行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差异化的策略(因为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和内部评分体系不同,且受到监管的要求各不相同)。
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了解银行的差异化信贷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举一个例子:同样是房地产行业的客户,如果是按揭贷款买房,大部分银行的政策基本一样;但倘若需要贷款买写字楼用于办公,那么不同银行的贷款政策就可能存在较大的区别了。这是因为银行对于房抵贷的审核关注点在于企业经营的情况(尤其是企业主的征信情况)以及企业的还款能力,而对于住房抵押则更注重房产价值的评估和抵押率的控制。
当然,除了关注点的差别外,各银行的房抵贷业务还根据风险偏好设置了一些准入的限制条件,比如对于企业的税缴情况、经营年限及经营场地是否与注册登记相符等进行判断。 了解了这些知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就更容易对症下药了。
在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上,解决之道并非把所有希望放在信贷规模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制度的改革降低企业进入和退出的壁垒,提升企业自身素质和信用形象,加强其自身造血机能的建设,从体制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未来中小金融机构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其在银行间竞争中的重要性将逐渐显现。2011年下半年以来,银监会已经先后批复浙江网商银行、温州民商银行、江苏苏宁银行等五家民营银行筹建。未来,民营银行将逐渐成为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其运营经验也能够为大型银行探索相关业务模式提供有益借鉴,将形成以民营银行为核心、其他类型银行相互补充,层次完备、覆盖全面、适度竞争的小微金融市场体系。
对于大型银行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内部设立专门的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服务小微企业,进行事业部制改革,实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小微金融服务的考核和风险评价,在考核指标中增加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完成情况,降低甚至免除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处罚,鼓励业务人员开展相关业务。
未来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将进一步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互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将成为推动小微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线上系统构建信息数据库,采集、筛选和甄别各类信息,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客户行为和信用历史,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控制问题,提升审批、审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加快资金的投放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