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基金有哪些?
目前市场上共有500多只公募基金,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以及货币市场型基金;按照风险和收益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低风险、谨慎型基金(如债券型)和中高风险、进取型基金(如股票型);而按照基金公司不同的业务布局又可分为国际化和本土化基金,其中“国际化”指的是基金公司所拥有的海外投资平台,能够开展外汇买卖和海外证券投资等业务。 虽然从分类上看,不同类型的基金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它们共性的部分——即基金经理在管理上述各类型基金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大体相同的。
以兴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些公司推出的“主动策略”基金,其核心就是选择业绩持续优秀的基金经理,通过“人”的主动选股或主动管理来获取超额收益。
当然,在具体投资过程中,由于不同类型基金的监管要求、考核机制和操作风格有所不同,基金经理也会根据自身特点和对市场的判断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
不过,无论采用何种策略,选好股仍然是获得最终收益的关键。对于主动策略基金来说,挑选好股票就等于拿到了基金的半张门票。 那么,怎样才能选到一个能涨又会管的基金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两个概念——“选股能力”与“择基能力”。 “选股能力”是指基金经理对单个标的进行选择的判断能力——如果投资者拥有这个能力并能用资金实现在低位买入、高位抛出,那自然是最理想的;然而,股市波动频繁且幅度大,单只基金产品很难有绝对优势的表现,我们不妨把目光转向另一个能力——“择基能力”——如何挑选一揽子基金组合的能力。
事实上,大多数主动策略基金的表现跟它所跟踪的指数表现相差无几。能否选出一揽子基金在产品风格、资产配置比例等方面形成有效组合,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收益的最大化,这对投资者的择基能力是个极大考验。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他们往往无法独立筛选出表现最优的产品,此时,委托专业的人——如基金经理——进行管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