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取得私募基金牌照?
新《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管理办法》出台,允许公募基金从事私募业务 此前,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公募基金从事非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即“私募”业务)属于违规情形。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私募需求的增加以及行业发展的需要,监管部门一直不断释放改革信号。2012年证监会上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开展基金监管体制改革试点;2013年5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基金监管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2014年8月印发《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2017年7月推出《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规范》,规范行业信息化相关工作;2019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信托公司开展私募投资基金相关业务的公告》,允许符合条件、风险承受能力的信托公司试点开展私募投资基金业务等。 新《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管理办法》正式落地,标志着公募基金从事私募业务正式迎来政策红利期,对于拓宽公募基金的融资渠道、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完善行业监管体系、防范业务风险。 对于基金行业来说,将产生哪些影响呢?
第一,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产品注册的流程优化了,效率提高了。之前在注册新产品的时候,往往由于投资范围、投资策略等原因被审核机关要求补充材料或者修改材料,现在新规下,这种“边申请边审查”的形式得到了有效改观。
第二,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准入机制的构建,明确公募基金领域谁可以做、谁不应该做,为行业制定公平、统一的市场准人规则,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第三,有利于培育市场。由于过去公募基金不能参与非公开发行股票,导致一些融资企业只能寻求其他私募通道,如今这一限制放开后,更有利于公募基金进行市场化运作,发挥专业优势,为优质企业提供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