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业绩怎么考核?
基金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3年业绩冠军魔咒”,就是说过去10年中每一届的权益类基金冠军在随后的三年里大概率跑输市场,成为悲催的“原冠”。这似乎是在说,基金经理的短期业绩无法持续。 但真相真像表面看来那样让人沮丧吗?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事实远没有如此悲观: 首先,基金的业绩是有周期性的。以股票型基金为例,一般来说前两年是个建仓期,基金经理会调整仓位和结构,寻找性价比最高的资产进行配置,但这样的操作是很难产生大幅超越市场的收益的,通常第一年甚至会出现亏损;到了第三年,才是基金经理发挥实力的阶段,过往业绩好的基金经理大多都是在这一年开始展现出超过同类平均水平的实力。所以从周期上看,基金经理的前景未必像“魔咒”说得那么悲惨。 其次,影响基金业绩的要素有很多,而并非只是基金经理一人的功劳。我们以兴全合润为例看看朱少醒的管理过程:2010年-2014年是基金表现最好的五年,年化回报达到26.9%,但是其间换了五任基金经理,其中四任都做到了翻倍的收益。这说明基金经理确实能提供不错的长期收益,但也说明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很多复杂因素,非一人之功。
我们比较喜欢把优秀的行业基金经理与优秀的主动股混基金经理对比,但事实是优秀的行业基金经理往往很难诞生。如果我们放宽对优秀基金经理的定义,其实很多基金经理都能够给投资人带来持续稳定的可观收益——只要遵循合理的基本面分析方法,控制好风险。这样来看的话,所谓的“3年业绩冠军魔咒”就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