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投资有风险吗?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全力打造的国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并称为全球三大导航系统。目前,我国共发射了17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16颗在轨运行,建成并开通了中国首个混合星座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号,可覆盖全球。 2018年12月25日,中国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中。届时,北斗系统的服务性能指标和质量管控能力达到新的水平。
随着北斗二号的开通,相关概念股迎来一波涨幅。那么,是否值得介入呢?会不会有风险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任何股票都有其特定的风险,只不过有些能控制,有些不能控制;有些你事先知道,有些你不知道而已。而北斗概念股的潜在风险主要来自于技术和政策双重因素。 从技术上看,目前的北斗芯片、板卡等关键器件已经完全实现了国产化,在技术上已经没有太大问题。作为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其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在应用层面,由于用户对全新系统的适应问题以及系统运行中不确定因素影响,存在部分导航失效的可能,这点要注意。但从长远来看,这种风险很小。
从政策上看,影响较为直接的是军工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分红派息风险。按照计划,相关上市公司将会得到来自解放军的信息公司所拥有的巨额资金,这部分资金对于改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具有重大积极作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信息资产最终会进行市场化运作,其中的收益将计入上市公司帐目,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从短期看,这些股份可能不会产生明显的升值效应,相反可能会因为分红的需要造成股价下跌,但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从中长期来看,一旦这些资产开始释放利润,将给个股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政策风险的另一个表现为政府为了鼓励自主可控,可能给予该行业一定的补贴,但这种补贴一定是有限且规范合理的,不可能无节制地盲目投入。 需要提及的是,北斗系统真正全面商用还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手机基带芯片的国产化,这涉及诸多复杂的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如果芯片无法解决,或者价格过高,势必会影响整个北斗系统的商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