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固定投资代表什么?
这个问题有些宏观,简单说就是城市固定资产投资(FIRE),指城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投资。 FIRE是衡量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说来,一个发达城市其FIRE占CDP的比重较高,并呈上升趋势;反之,一个欠发达的城市其FIRL占GDP的比重较低,甚至可能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经济体的需求结构存在差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这些需求大多属于FIRE 的需求,因而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FIRE 在GDP 的占比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同时,城市的FIE还有助于吸引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的流入,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一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为资本品提供必要的支撑环境;另一方面,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公共服务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加劳动力供给,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但是应该看到,近年来各地盲目上马“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显现,甚至有地区出现政府资金紧缺、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与举债融资快马加鞭并存的局面。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政府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与优化需求结构的认知不到位,忽视了FDR对于经济的长期拉动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债务风险。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既要坚持扩大有效投资,又要避免无效投资和低效投资的陷阱,关键是找准投资的“靶心”——即充分发挥FIR在拉动经济增长、优化需求结构中的长效作用。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合理调整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资源环境的约束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流动。
(2)完善投资体制。进一步厘清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政府投资范围,确立企业主体地位,健全社会责任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提高项目审批效率,防范投资风险。
(3)强化投资管理。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管理,树立全面、综合的绩效评价观念,形成科学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规范引导民间投资,优化市场环境,激发社会投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