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顽疾几时休?
对于网络谣言,大家似乎都有切身的体会,特别是这几年,谣言散布的速度和范围让人触目惊心。而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更是加剧这些谣言的传播。
从2016年开始,媒体上不断曝出某家医院被恶意收购,到近日有关网络传言“全国医院将改为非营利性”的传言,这种网络谣言,常常以“内行人士”、“某某部门”,或“权威人士”的口吻来散布。并且,这种谣言常常散布在各类网站和自媒体中,传播快,范围广。
而这些谣言一经传开,常会引发一系列的谣言连锁反应,不仅给谣言中涉及的当事人带来不利影响,更在社会上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谣言泛滥是社会问题,要根治并非易事,但有关部门对此已经高度重视,正通过各种方式来规范网络谣言传播,维护公共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然而,除了社会环境的约束之外,对于网民个体来说,面对各种各样的网络谣言,又该如何防范?
1.不轻信来源不明的网络内容。要分辨网络谣言,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不轻易相信来源不明的网络内容。在信息传播高速化的今天,各种自媒体、微信、微博成为谣言的温床。而对于一些专业或权威的信息,则可通过官方渠道来验证,而切忌以讹传讹。
2.遇到“权威人士”时千万冷静。对于“某某人士”传出的风声,或者“权威人士”的消息,不要轻易相信,而要先分析信息来源。若是对这些消息充满疑问,可在网络上搜索相关信息,或寻找专业权威人士,判断消息的真伪。
3.“大而全”的新闻可能是谣言。要辨明一个新闻的真假,一个简便的办法就是看新闻来源。一些“大而全”的新闻,若缺少权威信息源,则其可信度将大为降低。特别是一些明显超出该行业或地域的新闻,很有可能是谣言。
4.多从利益出发反向思考。虽然这不一定全面,但对于一些刻意传播的网络谣言,可通过利益反推的方式判断。例如,一些恶意传播谣言是为了混淆事实,或打击竞争对手,或谋取不正当利益,则通过分析谣言利益出发点,即可推断谣言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