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股票的振幅?
股票交易中,经常听到大起大落、剧烈波动等词汇来形容股价的变化情况。这些变化都是通过什么来衡量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振幅”概念了。 什么是“振幅”?顾名思义就是股价波动的幅度大小!一般用最高价与最低价之差除以前一交易日收盘价得出结果,以日K线为例,即(当日最高价-当日最低价)÷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 对于振幅的计算公式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吧?但是大家知道为什么要用这个数值来计算吗?在计算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1.时间维度不同所产生的差别 既然我们要进行比较,那么首先就要统一我们的时间周期,这样才可以避免造成误判。所以我们在计算振幅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己是以什么时间段进行的比较。
例如某只股票当天的K线与昨日K线的对比,我们就称之为日K线级别;若当天是周K线则称为W周线级别等等……不同的级别所产生的振幅数值也是不一样的哦~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一天24小时的全天交易划分为四个阶段:早盘、盘中、下午以及尾盘,每个阶段的特征都略有区别。
其中开盘和收盘两个阶段所受到外界干扰较少,而午间时段则因为市场休市原因,容易受到大量外部资金影响使得股价出现异常变动。因此这四个时期的振幅值也会有所不同,通常来说尾盘的波动性最大,而开盘和收盘的波动相对较小一些。
举个例子:在同样的时间区间内,一只股的上午上涨3%,下午下跌1%,另一只是尾盘上涨了5%,那么这个时间的振幅到底是哪个更大就有待商榷了~ 所以大家在判断振幅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具体的时间维度。
2.上下限的差异 如果说振幅是用【最高点】减【最低点】的话,那是不是用【最高价】或者【最低价】就可以了呀?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上下限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哦!比如下面这只个股,当日收出一根阴线,最高点位于9:42分,但最低价却是10:16分时产生的。此时我们用最高价减去最低价就得出了当日最大的振幅值8元。
然而如果我们按照上图中红框所示用最高价7.08元和最低价6.82元来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只有0.26元的差距啊~难道这个数据不够准确吗?其实这是因为当价格处于震荡运行期间时,上下限的边界会产生反复波动的情况导致上下限之间的数值有较大的偏差。
一般来说,如果该只股当天振幅大于3%以上才会被定义为“强震幅度较大”,反之如果振幅小于3%则是属于“弱震荡行情”。因此在判断时要尽量剔除这些特殊情况的影响。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关于如何衡量波动大小的内容啦~希望大家能喜欢我的答案^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