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的股票从哪来?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伪命题,股权的来源不是公司创造出来的吗? 很多刚接触股权激励的同学都会有一个误区,以为公司每年分红给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股票,这个“分”就是股权激励。其实不然,股权激励是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股份或期权,而不是分红。 “授股”和“授权”是两个概念,前者是一部分未发行在外的新股(通常是上市前),后者则是上市公司已经发行的普通A股。两者价格有差异,授股的定价通常低于市场价。对于已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授予对象的是上市公司已发行的流通股份即A股,而非尚未发行的股份(包括新募股份、转增股本、配股所新增的股份)或其他类型的股东权益(如优先股等)。
那具体股权激励是从哪里来的呢? 其实企业一开始成立的时候就有股权激励的基础了!一般的企业都有这么几个层次的员工可以参与股权激励计划: 当然,这些只是理论上的基础员工范围,不同行业的实践情况不一样,比如互联网行业因为人才流动性大,往往采取更激进的激励策略,对核心骨干人员的认定标准更高;而生产制造企业的业务相对稳定,则更倾向于将股权激励的范围局限在管理层中。
除了企业本身,还有一部分股权来源于创始人的转让——最常见的就是以较低的价格向投资人转让一定比例的股权。这部分股权同样可用于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 在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公司一般会先预留一部分股票用于股权激励,然后再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新的投资人到股份池中来,这样一来就又可以拿出一批股份用于未来激励计划的使用了 ——这就是所谓的“二次授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