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利集团老总是谁?
杜月笙,这个在民国风云变幻的年代中,从一个水果摊主之子,到上海滩青帮老大、法租界公董局临时华董(俗称“公关”),最后成为上海市民国时期最后一任市长,他的人生之路堪称传奇。 杜月笙,1888年出生于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5岁时随全家移居上海。
父亲早亡,家境贫寒,4岁丧母后,他由外婆抚养长大。少年时因犯事,被送入公学肄业,后因参与反抗校方而被开除。后来进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任职,由于善于交际,深受老板器重,从此事业一帆风顺。
杜月笙的野心最初并不暴露,他最初的目标只是成为上海的一股势力,因此对结交朋友十分谨慎。他结识了上海大世界老板朱葆三等名流,并得到青帮大佬黄金荣的赏识,纳其女黄家丽为妾,因而与上海滩各路人物都有了结交。
由于在烟草公司深得老板刘鸿生的信任,因此在刘鸿生濒临破产之际,杜月笙力排众议,以低价大量购买股票,帮助刘鸿生在危难之时摆脱困境,二人由此结下深情厚谊。
1925年,通过黄金荣的介绍,杜月笙认识了当时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兼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知己。随着国民大革命在全国展开,杜月笙逐渐脱离青帮,开始信奉基督教,并逐步向国民党靠拢。
他利用自己在上海的影响力,积极支持蒋介石的清党运动和大屠杀,大肆排挤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并以此获得蒋的青睐和信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杜月笙在抗战问题上态度积极。在蒋介石的指示下,他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为国民党征集物资,为抗战前线的士兵筹集粮草和装备,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他大力组织民众,支援抗战,并将自己的家产用于支援祖国抗战,表现出了一个爱国人士应有的姿态。
抗战胜利后,他在去台湾的途中患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