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滴滴怎么奖励制度?
我是18年2月份注册滴滴的,当时在松江大学城那边上大学。因为离市中心比较远,所以平时出行基本靠滴滴。记得很清楚有一次下大雪,学校封了路,其他网约车都打不到,只有滴滴师傅顶着大雪把我们送到市区。因此对于滴滴的感情很深 后来实习来到虹桥这边工作,每天上下班还是习惯性地打开滴滴。因为经常打车,所以和师傅们也都熟络了。有时候上车了就会聊聊天,问问他们近期收入怎么样啊、接的单子多不多等等。
从和他们闲聊的时候得知,现在滴滴司机的收入确实不如以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订单量少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滴滴的抽成太高了(据说滴滴的抽成比例高达30%)。虽然滴滴宣称不干预驾驶员收益,但实际却通过算法对驾驶员的收益进行调控,当单子太少时,系统会判定你最近有跑空车的风险,从而减少派单数量,增加你的上线时间,提高我们的在线时长,以达到优化线路的目的。至于为什么减少派单,据我观察主要原因就是减少拥堵情况的发生。
现在的滴滴可以说完全是另一家互联网公司了。一切以乘客为中心,大数据杀熟等套路层出不穷,滴滴司机已经慢慢从自由职业者向廉价劳动力转变。 我离开上海前往外地发展后,偶尔会和在上海的朋友小聚一下。每次出门必喊滴滴,然而让人生气的是,滴滴师傅要么不接单,或者直接涨价给你报价,毕竟他们是按照远近计算价格的,越堵车越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