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众前老总是谁?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和中国汽车工业公司,于1984年10月12日成立。德国大众集团在中国唯一的一家全资拥有的大众汽车子公司。 1983年起,中国政府决定引进技术生产德国大众甲烷发动机的轿车,并确定了由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的实施单位。 随后,根据中德双方签订的技术协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牵头组成中方合资公司——上海大众工业有限公司(下称“沪厂”);同时,德国大众集团也组织了德方合资公司——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
1986年7月,“沪厂”建成并正式投入生产,首台整车在当年9月份下线,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而当时,上海大众总经理就是上汽集团现任总裁陈虹的父亲——陈厚良。 陈厚良早年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学习机械制造,毕业后进入西南兵器工业管理局工作。
1985年,国家计委和财政部联合向中央和国务院提交了《关于进口大型成套机械设备安排和建议》的报告,提出包括上海大众在内的四个轿车项目列入了全国利用外资的项目之一。 当时,负责这个项目的是国家经委,具体办事的机构则是在长春的汽车进出口公司。因为项目的进口核心部件需要外汇,但整个合资企业却是按国内企业的体制运行和管理,所以就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外国股东把货物交给中国公司,中国公司给外方汇付货款。
最初,陈厚良被派到上海大众担任副总经理,后来接替张希兴担任总经理,直至1991年离开。据他的下属回忆,陈厚良具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对轿车生产流程非常熟悉,对零部件也非常关注,经常会亲自过问生产中的各个环节。 在当时的汽车界就有“南上海,北一汽”的说法,上海的轿车制造业主要指的就是上海大众。
为了打造品牌,上海大众推出了一款新车——桑塔纳2000,这款新车采用了当时世界上领先的激光焊接技术,车身强度比同期产品高30%以上。 凭借这一新技术,桑塔纳2000一举拿下了2000年度的汽车行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也成为上海大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而当时能够应用这项技术的国内厂家只有上海大众和北京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