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泡沫是什么?
先引用一下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房地产调查报告》里的内容,数据可能有点旧但是无关紧要 报告里认为2013年底,中国城镇平均房价收入比是9.5,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3-6),并且低于历史上我国房价收入水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前为14,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高达16) 但实际上到2014年第四季度,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就已经达到了10.1了,到了2015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11.7!
按照最新的调查数据,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695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7.7%。如果以家庭为单位计算人均住房面积,再扣除一定的空置率,我们可得出的合理房价收入比应该是5左右。 所以从2013年开始我们的房价收入比就处于一个高风险区域,而且随着房价的暴涨风险迅速增加。
2014年国家出台房产调控政策时公布的数字是2倍多,2015年国家多次出手调控依然高居不下,可见这个数值已经严重虚高了市场真实水平。 如果我们再参考国外的经验来看的话,日本在战后经济飞速发展时期(俗称日本人都能买得起汽车的年代),东京大阪等大都市圈的房价收入比也基本在3-6之间徘徊。 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普遍提高的今天,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居然回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水平,这怎么能说是合理的呢?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现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工资也涨了,父母那一辈人工资也比以前高许多,所以房价收入比回归正常也很正常啊。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目前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现金收入的比例是在下降的,而经营净收入中,来自于房租的收入所占比例是很低的,也就是说老百姓名义上的收入是高起来了,但是大部分都用来消费了,真正能够储蓄用于购房支付的人其实很少。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我国城市居民拥有的住宅资产占个人资产比重只有30%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数值都在70%以上。所以如果我们把房屋看作一件商品的话,我国国民实际上也是贷款买房,只是首付比例略高而已。 而那些拥有多套房产的人,其实本身也已经把未来的收入提前折现了,这些提前获得的收入本质上就是一种借贷,只不过这种借贷由于有资产的担保,所以通常都不会发生违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