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入怎么核算?

白春雨白春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挺大,我尽量答的简单一些。 企业收入按其是否构成日常活动收入区分,可以分为经营收入和非经常性项目收入。

一、经营收入 经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实现的收入,又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得收益,如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所得的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的确定依据是会计上的“收入”要素,一般按照收入确认原则进行确认;但并非所有经确认的收入都是企业的经营收入,例如,政府补贴收入、净投资收益等非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就不是经营收入。判断一项收入是否属于经营收入还应结合企业实际来进行判断。

2.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营业事业所产生 的收入,如出租房屋、设备收入,出售材料收入,提供技术服务收入等等。与主营业务相关联但不属于主营业务收入范围的各项净收益,应列入其他业务收入。

二、非经营收入(不经常发生) 非经常性项目包括非经营收入和支出,与非经常性项目相对应的会计科目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1.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除正常经营活动之外的收支事项而产生的利得(未计入损益的现金流入)或损失(未计入成本支出的现金流出),主要包括: (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而取得的收入; (2)盘盈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3)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 (4)罚款收入; (5)处置证券投资而获取的收益; (6)捐赠收入; (7)保险赔偿款; (8)其他营业外收入。

2.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除正常经营活动之外的成本费用开支,包括: (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业务及其他资产而发生的损失; (2)盘亏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注意】对盘亏的固定资产,应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后处理,记入“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账户; (3)罚款支出; (4)捐赠支出; (5)支付的各种保险赔款; (6)其他营业外支出。

凌烨宸凌烨宸优质答主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收入应当是企业日常活动所形成的。收入的取得要通过企业有计划的努力,即通过企业经常性的活动实现。例如销售商品收入是商品生产企业在进行一系列工生产和商品销售活动中形成的,而土地出让收入则是属于政府有关部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而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土地转让收入则是该公司正常经营所形成的。

第二,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如前所述,收入代表的是经济利益的流入,这种经济利益流入的结果,将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例如商品销售形成的收入增加了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企业实现利润最终将形成企业的留存收益,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增加。

第三,收入应当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只有企业投入资本以外的经济利益流入,才属于收入的范畴。如前所述,所有者投入资本虽然也是经济利益的流入,也使企业规模扩大和形成了企业的资源,但属于一种所有者投资的增加而非收入的增加。例如股份制企业所有者追加投资使公司的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增加,实质上是所有者投人的资本增加,因此不形成企业的收入。

综上所述,收入的取得,一方面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另一方面也使所有者权益增加。从财务成果形成的过程来看,在收入确认前,企业不可能取得利润。因此,收入的确认将对财务成果的确定产生直接影响。例如,销售商品收入的取得,不仅表明销售收入的实现,同时也表明企业利润的增加,即财务成果的确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