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僵尸企业多吗?
不请自来。 僵尸企业的定义是什么,不清楚。但是根据我的观察,日本的“僵尸”企业应该很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
1、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高 2015年全日本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是3.7%(按贷款损失准备金/信贷余额计算),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同期的不良贷款率只有1.3%(按贷款拨备覆盖率统计); 而到2016年底,这一数字变成4.9%。
虽然日本的经济规模只有中国的七分之一,但银行不良资产的比例却和我国差不多——这当然也是日本长期通货紧缩的恶果之一。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在2008年到2016年间,全球银行体系(含G20国和非G20国)的坏账核销总额达到了4.5万亿美元(均值为每年2.2%) —— 这相当于当时全球GDP的三分之一,而这其中的八成以上的坏账都是由金融体系内部的问题导致的。
以美国为例,其房地产行业的坏账达到8000亿美元之巨(均值每年2.3%)——接近其全年GDP 的1/4。而欧盟的银行,尤其是南欧和东欧国家的银行更是惨不忍睹,整个欧元区的坏账加一起超过了9000亿美元(平均每年2.3%),几乎达到其当年GDP的一半。
相比之下,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情况要好不少——2008年到2016年的总坏账金额不到2000亿美元(年均0.8%),虽然这些年也爆出许多坏账丑闻,但毕竟体量太小,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民间杠杆率低,但政府资产负债表恶化 说到负债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日本这样一个低储蓄率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居民的负债率其实是很低的——2016年居民部门资产负债率(负债/净资产)仅为39%,甚至比我们熟悉的瑞士还要略低。
但我们来看看日本政府的情况。
首先,日本政府负债率已经高达128%,远超瑞士的70%和日本的居民水平!而且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日本的广义政府负债率达到163%(高于我国一倍不止)! 更糟糕的是,由于日本央行多年来无限量购债,导致货币超发严重,通胀居高不下 – 按照央行的预测,今年的CPI已经达到2%(全年最高值),而明年的预期更是高达3%。
如此高的物价水平会挤压消费者的购买力,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而高昂的融资成本也会压着企业的利润空间,最终受伤害的还是经济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