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如何判断高位?
如何判断基金的“高位”和“低位”呢?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谈谈基金的估值方法了。 根据使用范围的差异,通常将基金估值方法分为两类——基准值法和资产评估法。 而我们日常讨论的估值方法多属于前者,即通过比较基金资产组合与参照标准(一般以市场指数为基准)的相对位置来对基金进行价值判断。所谓“高估”“低估”以及“估值方法”实际上描述的都是一种“相对位置”的概念。 所以要讨论如何“判断高(低)位”就必须先从“如何判断基金的相对位置”——“估值”说起。
对于被动型的指数基金而言,由于跟踪标的不同,其估值相对基准指数或同类产品是否有效是行业规范和监管要求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对于这类产品,由于其运作风格受人为影响较小,估值更加贴近真实状况,所以结论也相对客观。 对于积极主动型基金来说,情况就要复杂得多。鉴于基金经理不同的投资理念、风格、框架以及所处环境等因素会影响到其对投资的决策,进而影响到基金资产的增值/缩水情况。我们对主动基金的估值就应该更为严格一些。
当然,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基金本质上是一种“资产打包”的产品。我们评估其“估值”时也不能忽视对其构成部分的研究。毕竟单一因素(如重仓股票的选择)可能并不会对基金整体造成显著的影响;但若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如择时能力和选股能力双双为负)则有可能对基金业绩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