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怎么设置期限?
先放一下我之前做的关于定投的表格,方便大家直接抄作业(点击可放大) 我是从2016年1月开始做定期定额投资,当时选择的指数基金是易方达沪深300ETF联接A,每期投入1000元(每月扣款日固定为28号)。到现在为止已经投了快四年,总投入45000元左右。 通过下图可以看到,虽然一开始经历了熔断,但是定期定投的策略还是让我们避免了最糟糕的情况;而在之后股指回升的过程中,定期定投也逐渐积累起了涨幅。目前持有基金的净值已经回升到1.967元,累计收益高达96.7%! 如果我不主动停止定投的话,等到我的基金份额增加到最初的2倍时,我的这笔投资就成功翻倍了。现在距离我当初开始定投的时间还不到半年,也就是说只要我再坚持不到一年,就能收获一笔不小的财富。如果中途不追加投资的话,当前净值已经达到1.967元的基金,在账户市值达到2万元后,我可以拿到4000元的净收益。即使考虑到手续费的因素,最终到我账上的钱也有3000多元。
对于工薪族而言,每个月几百块的定投也许并不会影响生活,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经过长时间的复利效应,最后的结果往往让人吃惊。当然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每月几千的定投可能不算什么,但这同样可以借助时间来摊薄成本,平抑波动,最终实现财富的稳步增长。 从过去几年的投资来看,我对定期定投策略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在具体操作上,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适当的调整。比如在我准备开始定投的时候,刚好处于股市低位,于是我选择了逢低加倍定投的方式加大力度进场;而到了去年下半年,股市逐渐回暖,我又及时停止了该基金的定投,并在净值到达1元附近时全部变现离场。
在我看来,定期定投关键是“定期”和“定投”两个要素,“期”指的是时间周期,“定”指的是自动扣款。如果没有这个“定期”的过程,我们的资金就可能随意进出市场,可能错过最佳买点也可能陷入被动的补仓。而如果少了“定投”这个动作,则很可能会增加操作难度,甚至错过最佳的入场机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在操作中并没有按照固定的周期进行扣款,而是当指数低于某一设定的数值时就立即加码买入。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于能够把握市场的底部区域,规避不必要的损失,缺点则是可能增加操作的繁琐程度。
无论是定期定投还是一次性购买,都只是工具而已,关键还在于投资者的选择和运用。在我看来,只要是符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财务状况的投资策略,就是值得被提倡和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