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理财投资有风险吗?
私行做的业务大部分都是标准品,这些产品本质上是风险极低甚至没有风险的——比如现金管理、国债、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这种产品风险极小,但是收益很低;还有一些是风险极低的证券化资产,风险极小,收益也极低。 还有一部分是类标品,其本质也是以标准化的基础资产作为底层构建的投资组合,通过优化的方法把风险和收益调整到投资者需要的水平。这一类包括股票的多空策略(中性策略)、股票指数策略,以及衍生品策略等等。因为其基础资产的标准化程度较高,这类策略的模型开发、算法实现都趋于成熟,整体的风险和收益比较稳定。但这里要提及的是,由于中国的金融产品市场尚不健全,很多机构在开发上述策略的时候并不能够获得足够的“标的”数据,因此不得不采用替代方案来估算标的资产的潜在收益和风险,这就使得一些类标品的策略实际上带了一定的主观性,其风险和收益的水平也会因主观判断的强弱而有所区别。 但以上的各种类型的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风险和收益都是相对可控的。 因为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来说它们所追求的不是单个的投资收益最高,而是整个组合的收益最均衡,风险最小。所以从长期来看资产管理公司给投资者的回报率应该是低于那些激进型的投资者的。
以上是针对合规的资管产品而言。 如果投资者遇到的是那种所谓的“高收益”产品则一定要小心谨慎了,因为这些产品往往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首先就是要防范非法集资的风险。目前有很多企业打着理财的旗号募集资金,但是这些企业并不具备相关的金融资质,他们的资金多用于自己的企业经营或者支付以往投资者的高额利息,已经属于非法集资的范围。这样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投资者也会遭受经济损失。
其次是要理性看待所谓的“保本保息”。无论是银行还是信托公司推出的产品,只要是合规的,就一定会明确告知投资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如果一家金融机构承诺给你“保本保息”而且利率还非常高的话,一定要提高警惕了,因为这个承诺本身就已经自相矛盾了,要么就是投资者需要承担高于银行的贷款利息,要么是机构的资金运用效率非常低以至于根本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于收益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