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多少股份算控股?
这个没有定论,要看实际情况。 一般来讲,公司的股份分为以下三种: 1、普通股;2、优先股;3、后配股。
一、普通股是指在公司中依照《公司法》或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份额分配利润和剩余财产的普通股东,也是广泛存在于股份有限公司中的股东所拥有的股份。普通股的股份比例最高,风险也大。
二、优先股是相对于普通股而言的,主要指是在公司分红上享有优于普通股享有的权利,在公司资产清算的时候优先分配权归属于优先股类别,而非普通股类别的股东。
三、后配股是比照优先股进行的分类,是相对优先股而存在的,指的是在公司收益分配或者在清算时,获得的收益在支付完优先股之后,再向后续类别的股东进行分配的股份。 那么回到问题上来,最低的股份数量才能控股呢? 由于目前中国不允许出现无面额股份(即每股金额为零)的情况,理论上讲,只要股东持有的股票数足够多,就一定能控制这家公司。比如,某家公司总共有100万股,股东A购买了其中的49万股,则股东A就掌握了51%的决策权。因为上市公司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权归属一个股东或者其代理人掌控就可以称之为控股股东了,所以最低持股量=市值总额/股价*51%。 但是这里要注意两个情况:
一是必须持有足够的“表决权”,如果只掌握很少的股份却掌握着公司的控股权是一种很危险的事情,很有可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所以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手里拥有足够多的“投票权”。
二是不能出现同一控制下多家上市公司交叉控股的现象,否则很容易形成同业竞争,影响资本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