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油股份还有油田么?
4月20日,准油股份(002207.SZ)停牌一个月之后最终没有复牌。原本,公司打算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将公司持有的100%的股权分拆至新设的全资子公司,然后对其进行投资,以实现对标的资产的控股。最后,因为股价连续两个跌停板,公司取消了这项计划。
原本,这项资本运作的计划,是3月14日公告的。彼时,准油股份称2016年12月20日与中源华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源华能”)、内蒙古北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北启新能源”)、江苏斯得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斯得雅新能源”)、广东美尔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简称“美尔博新能源汽车”)等四方签署了《投资协议书》。四方一致同意,采取分拆盈利的体系整合方式,启动“新能源+新材料”的跨界整合计划。
通过这项分拆整合计划,中源华能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合计持有162601.5788万股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4.60%,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其背景是,中源华能的实际控制人系中国石油集团旗下专职从事石油资产投资的管理机构。
至于北启新能源、斯得雅新能源以及美尔博新能源汽车,也被要求同时合计收购公司10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中源华能将持有效股份比例下降至95.51%。准油股份将会重新恢复上市,并成为中源华能的控股子公司。
对这一系列的操作,准油股份解释称:“本次交易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及市场知名度,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符合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然而,一个月后,公司又公布了新的方案。计划更改目的是通过引入宁夏国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信信托”),以实现对标的资产的控制。具体方案为国信信托对中源华能进行增资,取得中源华能41.19%的股权,取得其控制权。同时,中源华能及其一致行动人再将所持准油股份的股票置出国信信托,以完成最终控制权的承接。
新方案抛出来,原方案被抛弃。不过,这个新方案也被顶住了。直至4月20日下午,公司股东大会就新的重组方案进行了表决。结果显示,有9523.56万股股票投了弃权票,这部分的股东达到了15.98%。
从宣布重组以来,公司股价一路下跌,4月19日收盘报5.64元/股,但此前曾出现过5元以下、4元以下的历史低点。截至4月20日收盘,公司总市值35.5亿元。
问题在于,此前,准油股份的业绩不断超预期。2014年~2017年,公司归属净利润分别为-6.69亿元、4643.83万元、9115.33万元、1.24亿元。然而,市场预期高企之下,竟然提出新的方案,外界不禁产生诸多遐想。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4月,公司高管曾对媒体称:“公司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拟将所持部分资产分拆至全资子公司,再进行对外投资,以实现对标的资产的控股。”
彼时公司称,通过本次重组,实现对标的资产的控股,提升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资产结构,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如今,时隔三年,重蹈覆辙。昔日“情人在,情人在,情人不在。那晚我喝了很多酒,很多酒……”的伤感故事,与现在是否有关联,但公司一直没有披露。
据查,准油股份早期叫“宇通专用汽车”。其前身是1966年成立的黑龙江省伊春林业机械厂,2005年上市,2008年6月曾出现重大丑闻:公司股票交易因连续收盘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形,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暂停上市。
在宇通专用汽车时期,准油股份曾经与克拉玛依副市长李君合作开采油砂。资料显示,油砂是含有机质较高的粘土,是第二种最为常见的多晶体沉积型矿床,主要组成成分是有机质、挥发份、泥核砖晶、岩石胶结物等。2007年7月,准油股份投资1亿元设立子公司新疆准东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准东石油”),主要经营油砂开采、选矿、原油铁路管输以及原油和润滑油加注、储藏、分拨等业务。但仅仅一年后,即2008年7月,准东石油便按照《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将名称更为新疆准油股份有限公司。
不过,祸不单行。2013年5月27日,准油股份又因时任董事长徐鹏被相关部门调查而陷入失控状态。5月30日公司股价一开市便立刻直线飙升,随后遭遇大量抛单,最高盘中涨幅达到10.05%,直至收盘还上涨7.08%,总市值瞬间暴涨46亿元。
在此背景下,2013年6月,准油股份以6.91元/股向5名新引进的股东非公开发行3600万股,引援军快速解围,以求尽快摆脱股价快速飙升和公司治理危机对公司的伤害。
当时,新引进的5名股东均为具有资本运作以及产业资源整合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其中国有股转让价格为6.91元/股,相比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5.58元,溢价26.73%。同时,这5名新股东还将成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此次资本运作与2013年的那次颇有相似之处。当时也是股价异动,也是非公开发行,也是引入职业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