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存在哪?
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存在境外,通过购买海外资产(主要是美国国债)的形式持有。 2019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1万亿美元;目前中美之间利差仍然较高,国内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较小,此时将外资引进来的好处在于可以降低中国政府的利息支出,另外还可以扩大GDP总量。 那么如何管理好这些资金呢?财政部发布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提到要“积极稳妥推进央行债务货币化”。
所谓货币化,是指政府以纸币形式发行债券,直接向市场融资,而非由商业银行代理。由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利率、贷款利率都有较大下降空间,央行再降息的空间也很有限,所以,如果采取传统的发行国债方式,利率很难降低很多,因为国债收益率过低不利于吸引国际投资者。 如果采用“货币化”的方式,情况就不同了。因为这时是将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部分进行出售,也就是将基础货币收回后,再投放回去,相当于从市场上买回自己以前发行的货币,这种操作就可以不改变现有的汇率制度,使得本币和外币的资产价格都不变,但减少了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从而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实现宽松货币政策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货币化”与以往有所不同,是一种特殊的“货币化”安排,即只涉及央行和政府部门之间的金融关系,不涉及企业和居民部门。也就是说只有政府和央行可以直接交涉,在双方认可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所谓的“货币化”。而政府和央行是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的特殊机构,二者可以通过内部机制加以协调,这种“货币化”安排是有实际操作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