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荒的真正原因?
颜宁最佳答案
第一,财政预算软约束导致的政府支出无度膨胀,而同时税收又无法同比例增长,财政收入不足,导致债台高筑;第二,国企改革严重滞后,国企仍然承担过多的社会职能,而效率低下的国有银行体系又使资金大量淤积在生产性领域,流动性匮乏;第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停滞,农民增收渠道狭窄,消费能力低下。
如果财政、企业和农村这三个部门能够高效运作且活力迸发的话,货币信贷环境就会大大宽松!
之所以现在钱很紧,就是因为这些部门都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和动力,需要外部输血和压力才行。只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弱化行政垄断,实现政企分开,让政府回归行政职能,减少对国有企业的补贴和救助,建立市场机制,才能解决企业和银行的困境!
农村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直接关系到城乡差距、贫富分化等问题的解决,当然会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央行铁公鸡作风未改
市场之所以出现严重的资金荒,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央妈的铁公鸡作风。在4月、5月及6月上旬,外资纷纷撤离中国资本市场,北上股票资金和外汇占款均出现大幅流出的现象。尤其是5月份,外汇占款减少2521亿元,创下了自2011年12月、44个月以来最大降幅。
而在过去两年,每当出现外资流出、或股票市场波动较大时,央行一般都会通过各种手段适度注入流动性,熨平市场利率波动,保持货币市场的稳定,也避免了金融市场受到较大干扰。例如,2014年12月,外资撤离了约440亿元,央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公开市场操作注入了2510亿元流动性;2015年1月,外资撤离了约1000亿元,央行投放了5400亿元流动性;2015年5月,外汇占款流出约2000亿元,虽然当月央行大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放水,但仍出现了流动性紧张,最后央行又追加了大量短期流动性投放市场。
如今5月份出现了44个月以来最大的外资流出,而6月上旬流出规模仍不低,但央行对增量流动性的供应却异常紧张。6月3日、4日,在外资继续大规模流出、股市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3个交易日净回笼流动性。直到6月8日资金市场开始紧张,央行才改为连续5个交易日进行小额净投放,但规模总共只有550亿元。此外,市场有关降息降准的传闻也纷纷破灭,央行以“加强预期管理”的说法回绝。
央行流动性供给的突然“变脸”,让市场摸不着头脑。不少金融机构认为,当前政府经济下行压力很大,而5月的经济和金融数据又很疲弱,货币环境应该适度放松,加大流动性供给,降低货币市场的利率成本,以刺激投资,稳增长,却没想到央行这么铁石心肠,流动性不增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