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离金融中心有多远?
上海的金融竞争力,全国第二。 (第一是北京) 上海的银行、保险、信托、券商等各类金融机构的数量,超过200家;从业人员数量,超过30万人。 上证综指与MSCI中国指数对比显示,A股在1997年至2014年间,有68%的时间跑赢全球指数,仅2005年和2011年两年跑输,表现极为强势。
外资机构扎堆落户,也使得上海成为国内“买金”的首选之地。根据中金的统计,目前外资在国内证券市场持有的A股流通市值比例达到了2.3%,仅次于香港市场的3.3%。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明确了上海的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 为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还设立了目标,即金融资产规模在2020年达到20万亿元,2025年达到30万亿元,2035年达到50万亿元! 到2035年,上海全市各类金融机构预计达4000家左右,比目前的约2500家增长近一倍;金融从业者预计达40万人,比目前的30多万增大约四成多。也就是说,到2035年,上海将成为一个拥有40万金融从业人员的国际金融中心!
吕靖优质答主上海金融中心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金融产品不够丰富,金融机构的实力与一些国际大都市还有差距,金融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完善功能。国际金融中心主要应具备资金定价、资源配置、交易流通三大基本功能,因此上海应当着力发展资本市场以及外汇、黄金、石油期货等市场,提升其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能力。二是发挥优势。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竞赛中,上海应考虑自身优势,选择一些新兴金融领域重点发展。例如,在离岸金融方面,上海已有一定基础,可考虑先行开放。三是突出特色。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试验田和窗口,上海应承担起先行先试的重任,围绕深化金融改革和扩大金融开放目标,选择一些基础好、辐射强的领域,如资产证券化,予以重点突破。
应当看到,虽然纽约、伦敦这些老牌国际金融中心经过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已经高度成熟,但其发展至今依然没有真正饱和。如果从某些具体的金融功能和业务来看,还会出现一些细分的饱和现象,但整体上还会不断进步和扩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兴金融中心的崛起并不会影响老牌金融中心,反而会增加全球各金融中心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扩大全球金融资源的配置总量,推动全球金融市场更好地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