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有那么多穷?
先引用一句晚清名臣林则徐的话作为引子,充满辩证主义的明亮色彩。在讨论对待西方文明和西方技术的时候他说了这样一句名言:“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宜其彼之所出,亦彼之所入也。” 这句话换一下形式用在这里就是:如果你想要得到一个东西,你得问一下自己能不能付出相应的代价去换取;如果你想得到发展的机会,你就得问问自己能不能承受失去现有利益的风险。
中国现在是世界工厂,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几亿人退出农业,进入工业系统,从而改变了整个国家的面貌和生活水准。但是,我们付出的代价也是高昂的,而且这种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首先,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丧失了大量的耕地和田园,因为城市需要扩展,就需要占用地。现在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这个比例还在飞速上升。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土地(虽然绝大多数人的离开土地并不是心甘情愿的),离开了传统的农村生活模式,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其次,工业化不是单纯指重工业或轻工业,而是包括第三产业在内的全方位工业化。为了支撑工业化的完成,就必须发展金融、通信、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这就不可避免地减少了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1978年时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高达40%左右,到了2013年只剩下了10%,而2013年到2016年的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农村的部分更是下降了一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的发展,农民的非农就业比重持续上升,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5年农民工总量已达2.9亿,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317万个,而2016年这一数字再次增加至1735万。
可以说,正是中国人付出了巨大的物质成本和伦理成本才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才有了今天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任何想把中国重新拉回贫困线的企图都是徒劳的。